不忘历史 接力奋进
缅怀历史,追溯逝去的记忆,仰慕永久的英雄。四年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讲过“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”,我们不忘历史,面对前路,接力奋进。
在金水文学“佰纳杯”《缅怀历史,珍爱和平》主题征文活动中,我局经管科职工李高艳凭借《老兵的情怀》一文斩获优秀奖。这是我局职工李高艳众多文学作品中诉说父亲的一篇,讲述一位中印参战老兵在弥留之际展现的血性不改、军魂永在的军人情怀。文章质朴自然、沉博绝丽,仿佛看到病榻前,这位不屈老兵与战友的促膝长谈;仿佛看到战火里老兵们的马革裹尸;仿佛看到战争胜利后老兵们的屯垦戍边。文章娓娓道来的手法更显的悲壮,循序渐进的铺垫更显的肃穆。让人动容的不是文章华丽的辞藻而是从文字里流露出来感情,这些是李高艳用文字记录父亲、记录历史、记录生命的过程。
在经管科办公室里,看到了被授予的荣誉证书,这已不是李高艳在文学创作方面的第一个荣誉奖项了,不久前的《水事》一文还刊登在省水利厅官方网站上。她说:自己喜欢旅游,喜欢文字,希望用脚步丈量世界,用文字记录生命。《老兵的情怀》是为了纪念父亲更是为了缅怀历史,传承一种不忘初心的精神信仰。我们现在生活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,处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,向着美好的未来,自信坚定的奋力向前。
缅怀历史是一种感悟,一次心灵洗礼,一种精神的传承。也许,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,他们只活在了他们的时代,但是他们的精神将传承了数百年、数千年。。。
现将原文《老兵的情怀》转载如下:
老兵的情怀
父亲是59年进藏参加平叛,62年参加中印自卫反击战的那批兵。反击战凯旋后,随部队转入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,76年转业回家乡。部队的作风,军人的耿直,他没有拉关系找熟人,服从分配在一家不景气的企业直到退休。
那年秋冬交替时节,夜凉如水。睡梦里父亲呢喃着几个小战友的名字,他们参军入伍时都是十八、九岁的毛头小伙,懵懵懂懂到了雪域高原,有几个战友还未到战场,就因水土不服、严寒、缺氧,而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雪域高原。父亲梦醒后,肚子疼痛难忍,撑到天亮去医院检查,报告出来我们已是泪流满面,医生说癌细胞多部位扩散转移,剧烈疼痛至少三个月。这三个月他始终不告诉我们,总认为孩子们忙,一点小伤小痛算不了什么,总认为军人哪有那么娇气,他忘了自己从不去医院,身体早透支了。父亲清醒时,说想见振海叔叔,转业后叔叔在西安,看过一次父亲,因各自忙于奔波生活,许久不曾联系。几经周折联系上之后,叔叔一身熟悉的军装,以最快速度来到医院。病床前,老战友促膝相谈,诉说那段炮火纷飞的艰难岁月,追忆或在战火中光荣牺牲,或因病长眠于他乡的那些战友。虽然时代久远,但他们的血性不改,军魂永在,以马革裹尸的军人情怀,谈论那场战争对于新中国几十年和平建设的贡献,以激昂的语调谈论当年年少轻狂的娃娃兵往事,以肃穆的表情怀念军旅生涯,以平淡的语调谈论着沧桑世事,以平和的心态娓娓谈起过去战争的一些琐事。他们对往昔的付出与奉献无怨无悔,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没有丝毫的抱怨,只是从彼此谈话间听得出现状的窘迫。我们站在那,就跟外人似的插不上嘴。叔叔端来一盆热水,让我和哥哥姐姐们回去,说他想和父亲单独呆一会,想给父亲洗个澡。下午病床上的父亲一脸喜悦,叔叔剥开一个桔子,一瓣一瓣给父亲喂着。初冬斜阳洒在身上,洗了澡的父亲用骨瘦如柴的手摸索着镜子,把戴歪的军帽扶正。喃喃着林芝、阿里、布达拉宫等他们战斗过的地方,叔叔承诺父亲病好了,俩人一起去林芝,去旧战场,父亲兴奋地伸出手说“拉钩,一言为定”!叔叔看着父亲笑着起身,在楼道座椅上,无声地哭了。
叔叔陪了父亲一晚回家了。第三天,父亲开始断断续续昏迷,哥哥姐姐拿过来他的寿衣,想脱掉他的军装,昏迷的父亲突然抓住衣服不松手。外边风夹着雪,染白了对面清灰的屋顶,萧瑟着院子里的草木。突然抓着衣服的手僵硬了,哥哥姐姐撕心裂肺的哭声里,我知道,父亲走了,永远离开了我们,重返雪域终归不过是一份安慰的承诺。
窗外的雪花纷纷扬扬,这个冬天,真冷。
给父亲收拾衣柜,四季的衣服清一色的老式绿军装。转业后,父亲一直在军用品商店买衣服,那个十九岁以后就一直把自己作为军人的老兵,对军绿色有着特殊的情感。以前的清明节,我陪着父亲给他的那些战友扫墓。今年,振海叔叔带着几个战友来到了父亲坟前,他们一个个泪流满面地讲起一些我们听不大懂的往事,在漫天的纸钱灰烬里,他们告诉父亲,安心等着,等聚齐了大家重返西藏,重返边疆,重返战场!
没有战争的和平,显示出了岁月静好的美丽。振海叔叔说:“和平终归是要靠实力来维护的,高原上的哨卡,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长城……”直到现在有许多人不明白,为什么那么恶劣的地方,我们的军人一点儿优势都没有,却打赢了一场战争。那是军人的信仰,永远把国家的利益,把军人职责放在首位。一支心系国家安危时刻准备牺牲的军队,怎么能不赢呢!
珍惜眼前拥有的和平,悼念那年那批娃娃兵,悼念那些长眠藏疆的军人。向寸土必争寸土不让的英魂们致敬!国家需要血气,军人需要血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