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决昆仑、触龙门,百折不挠,勇往直前,是中华民族心灵的自然版面,她滋养造福万物,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低,具有刚毅、果敢的本性和谦虚、仁慈的美德。
大禹治水“三过家门而不入”,他科学治水,发明测量工具----准绳和规矩,尊重自然,改堵为疏,公而忘私,不畏艰苦,用神斧劈开龙门成为治理黄河的千古英雄。
东雷抽黄无论是在工程建设时期,还是灌区进入管理以后,历届班子带领干部职工秉持黄河,黄河情怀,大禹风范。
工程建设期间,国力薄弱,物资匮乏,工程指挥部借住合阳建筑公司的薄壳窑,从指挥到所有工作人员一律睡地铺,“勒紧腰带,砸锅卖铁干抽黄”,“天当被,地做床,水不上塬不回家”,排钎凿通群英洞,草土围堰建设一级站,10万民工风餐露宿会战总干渠,正是黄河刚毅果敢,百折不挠品质的体现,更是大禹不惧困难,一往无前精神的传承。建设维艰,发展更难,面对水费成本高,群众只浇救命水,不浇丰产水,或者干脆弃灌的严峻形势,抽黄人解放思想,率先在全国灌区开展农水结合实践,走出了一条适合高扬程水利事业发展的新路子。面对黄河高含沙水质对工程设施设备磨蚀破坏这一世界级难题,抽黄人坚持科技兴水,采取拦、排、沉、抗等措施,极大地减少了泥沙危害。面对工程设施设备严重老化的现实,抽黄人抢抓机遇,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1亿元,使泵站设备与骨干工程设施焕然一新。面对长期水价政策倒挂,灌区运行十分艰难的窘境,抽黄人忠于职守,初心不渝,坚守清贫,无私奉献。进入新时代,抽黄人以更大的勇毅和担当,完成了45万亩扩灌项目的规划、编制和报批工作,把黄河情怀,大禹凤范的东雷抽黄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