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公示名单找到自己名字那一刻,“东雷抽黄”这四个字不再只是招考名录里的一个单位代码,而是我开始体会一年的时令变化对农耕生产有何意义,会给自己带来哪些收获的人生成长之地。
惊之蛰
蕴藏着对未来的无限希冀,终于等到来年惊蛰。春雷乍动、雨水增多,万物生机盎然,我正式成为一名朝气蓬勃的抽黄人,也开始去学习认识灌区的一切。
因取水点位于黄河小北干流西岸的合阳县东雷村塬下,故单位命名为“东雷抽黄”。而东雷村因为东临黄河,黄河滔滔,水声如雷鸣而得名,关于村名还有一说是因东雷上锣鼓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,“擂”与“雷”同音,故村名为东雷。无论名称如何得来,都象征着黄河在这片土地如雷贯耳的名气,以及锣鼓喧天的浓浓生活气息。
新人报到后,我被分配到的站点为配水站,位处三角形状灌区全域的咽喉地带,主要负责全局灌溉水量调度、水量测量等工作。初到单位,每天跟着师傅前辈学习值班调度,跑跑渠道记录测流数据,在新奇和感慨中度过每一分每一秒。新奇的是水量调度和测流数据间的交相呼应,感慨的是灌区田野的一片片生机勃勃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工作任务逐渐变得重复,我如同地表下蛰伏一冬的昆虫一样,迫不及待地想破土而出,在平凡的工作中去寻找更多的意义。
谷雨至
“宁给一个馍,不给半碗水因水而生,治水而兴。这项难题的攻破前后耗时4年多,13万民工克服重重困难齐心修建东雷抽黄工程,彻底改变了渭北千百年来缺水的局面,也带动并改写了渭北现代农业发展。许多不敢尝试的经济作物,伴随着抽黄输送的生命之源,在渭北平原劳动人民的笑靥中漫山遍野地生长,硕果累累。因水而美,因水而富。渭北旱塬的救命水不再只从天上而来,土地不再局限于传统粮食作物的种植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,成为我省重要的粮、果、蔬、渔生产基地。
雨生百谷,我浮躁的心也随之沉静,伴随着万物拔节生长,我也告诫自己要做到心胸开阔,保持恬静的心态,工作之余保持个人爱好,做到心态积极向上。
芒种播
忙于耕耘,将种有所得。沿线的水路像动脉一样延伸到各个村庄,成为农忙前播撒的希望之源。
在我的家乡陕北,水源同样珍贵,受到大家珍视。雨水的莅临,奔流的河水,让陕北有限的农业也牵系着,盼望着有一个好收成。三个多月以来,我的工作也逐渐在对水的观察中,融于水中。时常在水站记录的同时,我感受到这流动的盛宴下饱含着劳动人民建设的汗水和耕作的辛劳。故乡的问候,伴随着水流潺潺,捎来黄河母亲一视同仁的关切问候。
我也将立足岗位,写好在东雷的每个二十四节气,交好年年人生的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