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   >  东雷文化   >  东雷简讯  

纪念通水45周年名家作品| 杨争光:黄河一回头,渭北满眼绿(二)

时间:2024-12-21 09:36         次浏览

    “ 东雷抽黄”工程于1975年动工兴建,1979年灌区陆续受益,1988年竣工并通过验收。

    “东雷抽黄”工程惠及渭北合阳、大荔、澄城、蒲城四县十二镇,四十多万人口。

    “东雷抽黄”工程是国家大(II)型灌区,陕西省扬程最高,流量最大的电力提灌工程。

       无坝引水,分区提水,分级灌溉。

      提黄河水入总干渠,自南而北,构成四个灌溉系统,二十八座抽水站,一百二十一台机组,变电站三十座,斗渠分渠引渠四千六百五十二条两千零四十四公里,各类渠道建筑物可以万计。

      类似的成果还可以列出很多。

      就是这一个“东雷抽黄”,在古老的渭北旱塬上,建构起一个不大但绝不能说小的电力提灌系统,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渭北旱塬古来靠天吃饭的命运,也使渭北旱塬贫瘠的地理有了全新可持续的生态。在“东雷抽黄”灌区,草木不再害怕无雨的日子,庄稼不再忌惮无雨的老天。小麦、玉米可以双料种植一年两熟了,有大荔冬枣,澄城樱桃,高石甜瓜,合阳红提葡萄了......

      曾经,每天有十万人为“东雷抽黄”工程脱皮掉肉,流血流汗,先后有五十八位民工献出了生命,和“东雷抽黄”工程的历史一起刻进了丰碑。


    “东雷抽黄”已有四十五年灌溉历史,而且,它还在努力,还在发展,还在提升,是日月见新的。但再多的罗列也还是数字,再醒目的数字也嫌抽象,再激情的概述也不免笼统,还是要看它形象的历史还原。比如当年的图片资料,每一幅图片都是故事,都能把你拉进当年。还是要亲见它的真身。比如它的泵站,如虎踞也如虎啸;比如它送水的管道,从低往高,不仰视无以窥其首尾;干渠里的水总是性急的,是要赶往分渠;分渠里的水总是自如的,是要去浇灌,去滋润。我们也去了它们浇灌的果园,农历四月底,满树的桃李虽未成熟,却都一样的丰满,满满一副成熟了更好看的妖娆。还有,看到了漫灌,喷灌,小心翼翼的滴灌,缺过水的人更知道水的珍贵。

再回到“东雷抽黄”取水的塬下,一边是龙盘虎踞的泵站和提水的管道,一边是滔滔不息的黄河,“东雷抽黄”硬是在这里挽住倔强的黄河,让它回了一下头,就有了渭北旱塬永远的孕育生命的绿色。

正儿八经参观一个水利灌溉工程,并聆听它的故事,“东雷抽黄”之行在我是唯一的一次。回想起参观与聆听时的点点滴滴,依然让我心动。

      是的,“东雷抽黄”工程是动人的,因为它是惜民也惠民的工程,且货真价实。惜民也惠民,无论是工程还是事业,也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,都是动人的。陪同我们参观,给我们讲述“东雷抽黄”工程的每一个人的自豪都是由衷的,他们也应该自豪。

再说起合阳,我不仅会说起《诗经》里的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”,也一定会说我看到过的这一个“东雷抽黄”。也希望有无数个“东雷抽黄”一样的惠民工程在中华大地生根,让每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逃离饥荒,和杏,和桃李,和葡萄,和象征平安的苹果在一起,永远。